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
76岁的李奶奶,3年前开始出现记忆力差,行为忙乱。经过医生专业诊断,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。因为子女和老伴管理困难,1年前入住了养老院。
元旦放假,又接近要过年了,子女就趁机把母亲接回家里,想尽尽孝道,计划过一个和和美美的春节。
回到家的头几天,李奶奶在子女的照顾下可以正常进食。谁料第三天开始,李奶奶开始拒食,经常直接把饭菜打翻。
家里人开始以为是李奶奶吃不惯,就多次尝试改变食谱,想着能够改善一下她的食欲。结果,毫无效果。而且李奶奶变得越来越暴躁不安。为了寻求更好的帮助,家人将李奶奶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(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)老年精神二科住院治疗。
类似李奶奶这种情况属于认知障碍患者进食问题,在老年精神科比较普遍,主要是因为阿尔茨海默患者学习、记忆、语言、思维、判断等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,从而引起学习、记忆障碍或行为的改变。
针对认知障碍患者进食问题,患者入院后,医护团队会通过营养评估,识别出需处理的问题。医生、护士、营养师及家属密切沟通,共同制订措施,并在评估的基础上,针对进食问题的类型及原因制订个性化措施,并动态调整。
为了避免过度照护,优先采取维持自主进食的策略,包括调整食物和餐具、语言提示和动作示范、进食能力训练,尽量保留患者的基本技能。动态评估进食问题的变化,每周记录和测量体重。若2周内体重变化>5%或1个月内>20%,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护理团队还会对患者进食过程进行管理,预防、识别和处理进食问题所带来的安全风险。作为专业老年精神科心理护理团队对导致进食问题的身心问题,如躯体疾病、疼痛、口渴/饥饿感丧失、牙齿缺失/义齿安装不当、抑郁、幻觉、被害妄想都能准确、及时的识别,配合医生进行对症处理,做好心理调试和康复训练等工作。
春节临近,中国人讲究全家团员。很多患者子女会把认知障碍的老人接回家照顾,希望过一个和和美美的春节。
居家患者照护,对家属是一个挑战。主要问题是认知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的进食问题、跌倒风险、情绪波动、睡眠障碍等。
以往经常会出现患者回家后进食不规律,情绪不稳定,有暴力行为等。最终家属无奈再次送入院治疗,无法满足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望。为了保障居家患者的进食安全,各位子女可以尝试如下做法:
进餐中应观察患者的表情和面色,不要进食年糕、粽子等粘性过大的食物,识别噎食,一旦出现立即进行海默立克急救法。
应将固体和液体食物分开提供给患者,移除过热、易致哽噎的食物。
对于进食速度过快的患者,宜将食物分成小份,分次提供。
进餐中出现情绪激动、暴力行为时,应做好自身及患者的安全防范,将患者带离就餐区,待情绪稳定后再返回进食。
非进餐时间发现患者有咀嚼动作时,应确认口内有无异物。
应管理好风险物品,及时清理垃圾桶和过期食物,移除餐桌上的易碎品、锐利物品、调味瓶、装饰品。
为了让认知障碍患者更好地适应家里的生活环境,减少跌倒等意外发生。首先要确保房间内有充足的光线,保持地面清洁干燥,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及时移开,床铺高度适中,离床活动时有人陪护。
另外,要保证患者充分的睡眠、作息规律,还可以做手指操、散步等进行锻炼,如病情反复及时寻求专业帮助。
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4年8月29日发布的《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,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.6岁。
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,认知障碍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,通常会并发肺炎、进食问题、跌倒问题等,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,帮助老年人实现高质量的生活,显得尤为重要。
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(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)老年精神二科护理团队作为老年健康照护提供者,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医疗照护特点,以患者需求为导向,针对老年人的生理、心理和社会特点,打造了一支具备良好护理技能和人文素养的专业团队。对老年人常见问题如认知康复、老年心理护理、跌倒(坠床)、压力性损伤、进食障碍、管路维护等均提供专业护理,全面落实住院患者的全程管理。
文中图片部分来源网络
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
素材来源:老年精神二科
编辑:B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