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
随着年龄增长
我们的大脑也会“变老”
许多人会混淆正常衰老与疾病的早期信号
一些细微的行为或情绪异常
往往容易被误解为“老小孩脾气”
72岁的王阿姨最近“有点忙”。
失去老伴不久的她开始四处“相亲”,一反往常的内向腼腆,开始主动打扮起自己,纹眉、化妆样样不落下,能独自坐车五十来公里去见“对象”。
此图由AI生成
起初亲属以为她只是“年纪大、糊涂了”,没想到这些“小任性”背后另有“玄机“。
事实上,这些变化其实是“轻度行为障碍(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, MBI)”的表现。
而MBI往往是痴呆、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的“隐形预警”。
我们故事的主人公“王阿姨”正是不幸“中招”了。
直到“爱情”得不到支持,在家打人、摔东西,甚至质疑儿子有意和自己作对后,王阿姨的儿子才觉察到她的异常。
此图由AI生成
送来医院检查后发现,王阿姨的海马轻度萎缩,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存在典型的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改变。
但由于平日独自生活,尚能自我照料,王阿姨的阿尔茨海默病藏得十分“隐蔽”。
轻度行为障碍:行为变化的“晴雨表”
轻度行为障碍,顾名思义,是指老年人在认知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,出现了一系列行为、情绪或精神方面的异常。
它常常发生在认知障碍之前,或与之并存,被认为是痴呆,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临床表现。
2016年,国际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和治疗协会进一步细化了MBI的诊断标准,将其归纳为五大核心领域:
兴趣减退
对以往热爱的事物失去兴趣,变得消极被动,如放弃长期坚持的爱好。
情绪波动
情绪变得不稳定,容易焦虑、烦躁、易怒,甚至出现抑郁或淡漠。
冲动控制障碍
难以控制冲动行为,如反复购物、暴饮暴食,或出现攻击性言语行为。
社交不适
在社交场合举止失当,言语不得体,不顾及他人感受,或过度执着于某些细节。
异常信念
出现多疑、偏执、妄想等非现实性信念,如无端怀疑家人偷窃、外人加害。
这些行为变化往往不易被察觉,容易被误认为是“老小孩脾气”或老年人的“正常”情绪波动。
然而,当这些症状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,且与患者既往性格行为不符时,就应引起高度警惕了。
不容忽视的风险:痴呆进展的“加速器”
近年来研究发现,MBI与大脑早期病理改变紧密相关,是痴呆、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独立危险因素。
研究显示,MBI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34.1%,与无MBI的老年人相比,MBI患者痴呆风险增加2.56倍。
尤其伴有多个行为领域受损的复杂型MBI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更高,其大脑皮层变薄的程度也更为显著。
这提示MBI不仅是痴呆的早期表现,更是疾病进展的强劲驱动力。
预防与管理:积极行动,守护大脑健康
面对MBI,我们并非束手无策。积极的预防和管理策略,是守护大脑健康的关键:
早期识别
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认知和行为变化,当老年人出现持续的情绪异常、性格改变、社交退缩等上述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,进行专业的认知评估和行为筛查。
健康生活方式
均衡饮食: 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、Omega-3脂肪酸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、谷物、鱼类等。
规律运动: 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慢跑等),结合力量训练,运动有助于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。
认知训练与社会参与: 保持大脑活跃,多读书看报,学习新技能,玩益智游戏,参与社交活动,培养兴趣爱好。孤独感已被证实与MBI负担加重相关。
情绪管理: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, 鼓励患者表达情绪,家人提供支持和理解,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。
良好睡眠: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。
风险因素管理: 积极控制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慢性疾病,戒烟限酒,避免头部外伤,重视听力健康。
总而言之
轻度行为障碍是痴呆的早期预警
而非必然结果
“及时识别、积极干预”
能有望延缓疾病的进展
让我们一起
帮助更多老年人拥有健康、有尊严的晚年生活!
文中图片部分来源网络
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
素材来源:老年精神一科(张小秋)、质控办
编辑:雅雯、BB